NOTCH1突变与CD20xCD3双抗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不良预后相关
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epcoritamab和莫妥珠单抗(Mosunetuzumab)等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或滤泡性淋巴瘤(FL)疗效良好,但也有约50%的患者在单药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时未达到缓解。
关键I/II期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发现,LDH升高(>250U/L)、高肿瘤负荷和难治性疾病是难治性/复发性DLBCL对双特异性抗体缺乏反应的危险因素。研究也发现,TP53靶信号下调、MYC靶基因表达上调、MS4A1(编码CD20的基因)突变截短以及CD20抗原缺失也是缺乏反应的预测因素。此外,TP53的肿瘤突变与B细胞淋巴瘤患者对免疫化疗(即R-CHOP)和CD19 CAR-T细胞治疗的反应不佳有关,但尚未在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的患者中进行长期随访评估。
因此丹麦学者开展回顾性研究,在三家中心接受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进行了覆盖59个常见基因突变的二代测序,近日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该研究纳入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且有足够组织进行二代测序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共56例,其中14例进行了双抗治疗后的配对突变分析。覆盖的基因包括ARID1A、ATM、BCL6、BIRC3、BRAF、BTK、B2M、BCL2、BCL10、CARD11、CCND3、CCND1、CD58、CD79A、CDKN2A、CDKN2B、CHD2、CIITA、CREBBP、CXCR4、EP300、EZH2、FBXW7、FOXO1、GNA13、ID3、IDH2、IRF4、KLF2、KMT2A、KMT2D、KRAS、MAL、MEF2B、MYC、MYD88、NFKBIE、NOTCH1、NOTCH2、NRAS、PAX5、PIM1、PLCG2、POT1、PRDM1、PTEN、PTPN11、PTPRD、RHOA、REL、SF3B1、SOCS1、STAT6、TCF3、TNFAIP3、TNFRSF14、TP53和XPO1的编码外显子和一致拼接位点。
在CD20×CD3治疗前活检中发现的所有突变中,NOTCH1(在4/56[7%])、BRAF和EZH2与较差PFS的相关性最强(HR=3.46,p=0.026)。此外,在PFS和OS的Kaplan-Meier分析中,CD20×CD3治疗前的NOTCH1突变肿瘤的预后明显更差(p=0.02和p=0.05)。在CD20×CD3治疗前的活检中发现的NOTCH1突变主要位于外显子34,而一个位于外显子26 (c.4975G>A)。
TP53突变型与野生型TP53的ORR无统计学差异(p=0.24),完全缓解率(36% vs 50%)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11),且PFS相似(HR=1.07,p=0.9),即使在校正年龄和体能状态后也是如此(HR=1.10,p=0.83)。分子亚型集群(根据Lacy等所证实)的生存率之间没有差异,此外突变数量与更差的ORR无关。
在14例具有治疗前和复发后样本的患患者,CD20×CD3暴露后复发时最常见的突变包括CREBBP(41%)、STAT6(24%)、BCL2(24%)、NOTCH1(24%)、KMT2D(18%)和BCL2(18%)。
分析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期间肿瘤突变的演变(图C),发现NOTCH1突变克隆的显著生长(患者53、31、52和5),包括4个新的NOTCH1克隆(在治疗前样本中未检测到)。在复发时发现的4个新的NOTCH1克隆(在治疗前样品中未检测到)中,有3个位于34号外显子,所有外显子34克隆均发现于生发中心B细胞样DLBCL样本呢中;另一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发现外显子13发生突变。两个突变为缺失,两个为错义突变,无c.7541_7542delCT常见热点。治疗后出现新发肿瘤NOTCH1突变的4例患者,治疗前IHC CD20表达均较强。在治疗后复发活检中,只有1例患者CD20强表达,2例患者CD20不表达,1例患者CD20弱表达(图D)。在CD20×CD3治疗前的样本中有4例患者存在NOTCH1突变,均在治疗开始后5个月内死于淋巴瘤进展。

该研究是迄今为止对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期间淋巴瘤突变和克隆演变的预后影响的最大分析。治疗前NOTCH1突变与较差的生存率相关,且NOTCH1突变克隆在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的压力下扩增,可能作为一种逃逸机制,导致下游CD20抗原丢失。既往可能低估了NOTCH1激活作为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耐药机制的影响。进一步研究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淋巴瘤对NOTCH1表达的影响很有必要。
此外,治疗前TP53突变未导致较差的总体反应或生存,且在大多数患者中,CD20×CD3治疗前的样本中,TP53突变克隆在复发时消失或缩小。这些数据表明,TP53突变可能不是CD20×CD3抗体应答的不良标志物。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肿瘤内在因素对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患者的影响。此外应研究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与NOTCH1靶向治疗或其他新药联合使用是否能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Kyvsgaard, E.R., Grauslund, M., Sjø, L., Melchior, L.C., Grantzau, T.L., Gjerdrum, L.M.R., Trab, T., Andersen, L.S., Gang, A.O., Breinholt, M., Møller, M.B., Haaber Christensen, J., Larsen, T.S., Clausen, M.R., Riley, C.H., Niemann, C.U., Grønbæk, K., Hutchings, M. and Husby, S. (2025), NOTCH1 Mut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rapy-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B-Cell Lymphoma Treated With CD20xCD3 Bispecific Antibodies. Am J Hematol. https://doi.org/10.1002/ajh.27601
链接:http://www.lewenyixue.com/2025/04/03/NOTCH1%E7%AA%81%E5%8F%98%E4%B8%8ECD20xCD3%E5%8F%8C%E6%8A%97%E6%B2%BB/



赶快来坐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