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缺氧肿瘤微环境,真的存在吗?请查阅《癌生物学》p637!

作为医生,面对患者的首要反应通常是,有哪些症状和体征,需要哪些检查和检验以做出诊断,如何治疗。这是医生的条件反射,也是临床思维的重点——疾病。但是科研的内核不是疾病,而是表型。因此, 临床看疾病,科研看表型! 疾病是基础,是科研问题的来处;疾病是多维度的,而不同的维度由各种各样的表型来体现。 CancerSEA数据库归纳了肿瘤14大常见表型 :血管生成,凋亡,细胞周期,分化,DNA 损伤,DNA 修复,EMT 表皮间质转化, 缺氧 ,炎症,侵袭,转移,增殖,静息和干性。
缺氧是一种组织器官缺乏足够氧气供应的状态,是实体瘤的一个常见特征,与肿瘤生物学及其治疗响应相关。 氧分压(pO2)低于10mmHg的肿瘤组织 被定义 缺氧肿瘤微环境 。缺氧激活的主要转录因子之一是缺氧诱导因子(HIF),参与调控肿瘤发生各个方面基因的表达,包括肿瘤增殖、血管生成、免疫逃避、代谢重编程、细胞外基质重塑和细胞迁移,通过诱导治疗耐药性对患者的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缺氧 肿瘤微环境区域,真的存在吗? 在《 癌生物学 》(中译本,第2版 ,第 637页有这样两 段话(第 13章第6节 ), 供各位参考
本章已反复引证 肿瘤明显地需要间质提供支持 :与正常组织相似,肿瘤需要接近循环系统才能生长和生存。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病理学家就注意到肿瘤优先生长在血管周围。人们发现, 距离血管 0.2mm 之外的肿瘤细胞不再生长,而再远处的肿瘤则会死亡 (图 13.27A)。
我们已经认识到存在一个阈值代表氧气可通过活组织有效扩散的距离。在距离血管大约 0.2mm 的这一半径范围内的细胞可依赖扩散保证它们的供氧,在这个距离之外的细胞则要经受中度或严重的乏氧和低 pH 的影响 (图13.27B~D)。缺氧的组织有坏死的危险,如前面讨论并在图 13.28 中说明的那样,p53 触发的凋亡也威胁乏氧细胞 (见第 9章),p53信号系统失活可以使肿瘤在围绕毛细血管小范围之外得以存活。
我们好奇,上述肿瘤和癌旁组织氧分压如何检测呢?有知道的小伙伴吗,欢迎留言。

参考资料

  1. https://doi.org/10.3389/fonc.2024.1331355

  2. 《癌生物学》中译本(第二版)


THE END
icon
0
icon
分享
icon
海报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赶快来坐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