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lood Adv】TP53突变髓系肿瘤异基因移植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

TP53突变

TP53突变髓系肿瘤(MN)患者建议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CT),但TP53突变MN接受alloHCT后的生存情况有一定异质性,因此学者开展国际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评估了TP53突变MN患者alloHCT后的生存情况,识别与移植后生存改善相关的因素并建立RFS的风险模型。近日发表于《Blood Advances》。

1.jpg

研究结果

该研究在7家移植中心开展,纳入134例TP53突变MN且接受alloHCT的患者。患者接受不同的预处理方案,包括含有美法仑的方案和其他方案。

患者特征:中位年龄为62岁,59%为男性,38.1%为治疗相关髓系肿瘤(t-MN)。患者中位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为14.5%。

细胞遗传学特征:88.1%的患者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其中80.6%的患者具有复杂核型(CK),35.1%的患者存在17p缺失。80%携带复杂核型 (CK);94%的 TP53 变异位于 DNA 结合结构域 (DBD)。最常见的共突变为ASXL1(7%)、TET2(7%) 和DNMT3A(6%)。

突变特征和分类:使用国际共识分类(ICC)对TP53突变 MN进行分类,76.9%的患者符合ICC定义的TP53突变MN。

移植后生存情况:

中位生存期为1.03年,1年、2年和3年OS分别为51.4%、35.1%和25.1%。

符合ICC定义的TP53突变MN患者的3年OS显著低于其他TP53突变MN患者(16.9% vs. 54.9%,P=0.002)。

2.jpg

3.jpg

多因素分析中,仅存在非DNA结合域(DBD)TP53突变 (HR=3.40,P=0.005)、DNMT3A共突变(HR=2.64,P=0.016)和移植前骨髓原始细胞≥5% (HR=2.76,P=0.006)与较差的RFS独立相关,而美法仑为基础的预处理(HR=0.52,P=0.005)与较好的RFS相关。

分层模型:

构建了一个分层模型,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1年RFS分别为81.3%、31.3%和6.7%(P<0.001)。

5.jpg

总结

TP53突变MN患者接受alloHCT后的生存情况仍然较差,复发是主要问题。

识别出与移植后生存相关的因素,包括美法仑为基础的预处理、移植前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和ICC定义的TP53突变 MN等。

作者提出了一个基于上述因素的分层风险评估工具,有助于在移植前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和讨论。

参考文献

Anmol Baranwal, Kimberly Langer, Vedavyas Gannamani, Danielle Rud, Alia Cibich, Caner Saygin, Mariam T Nawas, Talha Badar, Mohamed A Kharfan-Dabaja, Ernesto Ayala, Vivek Roy, James M. Foran, Hemant S. Murthy, Madiha Iqbal, Jeanne M Palmer, Lisa Sproat, Saurabh Chhabra, Nandita Khera, Mehrdad Hefazi, Abhishek A. Mangaonkar, William J Hogan, Mark R Litzow, Hassan B Alkhateeb, Ayalew Tefferi, Chung Hoow Kok, Guru Subramanian Guru Murthy, Anand A Patel, Ashish Bajel, Devendra K. Hiwase, Mithun Vinod Shah;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following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for myeloid neoplasms harboring TP53 mutations. Blood Adv 2025; bloodadvances.2024015335.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advances.2024015335

THE END
icon
0
icon
分享
icon
海报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赶快来坐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