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类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带来新选择!王树森团队成果JCO发布

、周昕熙

2025年1月2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团队牵头开展、全国12家研究中心共同参与的“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比芳香化酶抑制剂单药作为一线治疗在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I期临床研究” (MECCA/SCBCG-020/GASTO 1030)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简称JCO)在线发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研究结果显示,节拍卡培他滨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同时展示了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表明,有望为此类患者中CDK4/6抑制剂不耐受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乳腺专业组长期致力于节拍化疗在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相关研究,其中辅助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改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研究成果已于2021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此次研究团队聚焦节拍化疗与内分泌药物联合治疗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本研究为首次证实节拍化疗与内分泌治疗存在协调作用的III期临床研究。


转移性乳腺癌(MBC)的治疗仍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对激素受体阳性(HR+)、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ET)是治疗HR+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发展为内分泌耐药,导致治疗失败。为克服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已尝试多种联合治疗方案,包括CDK4/6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但仍存在改善疗效的空间。因此,探索新的联合治疗策略以延缓或克服内分泌耐药,成为了乳腺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节拍化疗(Metronomic Chemotherapy)是一种低剂量化疗药物频繁给药的策略,其机制不仅包括直接的抗肿瘤作用,还涉及抗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和干细胞等多种作用机制。相较于常规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化疗,节拍化疗毒性较低、耐受性较好,且对肿瘤微环境有潜在的长期影响。卡培他滨作为一种口服化疗药物,已被证实对乳腺癌有效。基于这些理论背景,本研究旨在探索卡培他滨节拍化疗与芳香化酶抑制剂(AI)联合治疗在HR+、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I期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比较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与单独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HR+、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在2017年8月22日至2021年9月24日期间于中国12个中心进行,纳入了未接受过转移性疾病系统治疗的患者。患者根据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两组:一组接受节拍卡培他滨(每次500 mg,每日3次口服)与AI联合治疗,另一组接受单独的AI治疗。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



共有263名患者被随机分配,254名患者最终进入疗效分析队列。患者的基线特征良好地平衡。约一半的患者存在脏器转移(124人)。大多数患者(155人)为内分泌治疗敏感型,而99例患者则表现出继发耐药。


在随访50.7个月后,研究结果显示共有203例患者无进展生存(PFS)。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9个月,显著优于单独AI治疗组的11.9个月,P值为0.0001风险比(HR)为0.58。



无进展生存期(PFS)统计结果


在总生存期(OS)方面,联合治疗组的中位OS尚未达到,而单独AI治疗组的中位OS为45.1个月,风险比为0.58,P值为0.022。联合治疗组的三年和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9%(95%置信区间:68%至86%)和52%(95%置信区间:36%至66%),而AI组则分别为63%(95%置信区间:52%至72%)和28%(95%置信区间:14%至44%)。这些结果表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AI治疗能够显著提高HR+、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总生存期(OS)统计结果


在客观缓解率方面,卡培他滨节拍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治疗组的ORR为37.3%,显著高于单独AI治疗组的25.0%。在具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中,联合治疗组的ORR为46.1%,而AI组为28.7%,显示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治疗。


此外,联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8.1%,而AI组为75.8%,联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OR为2.36,P值为0.0118,进一步支持了联合治疗对疾病控制的优势。


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掌跖红斑疼痛综合症(29.4%)和外周神经病变(8.7%)。这些不良事件主要为1级或2级,只有少数为3级。联合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单独治疗组高,但总体耐受性较好。


结果表明,卡培他滨节拍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治疗比单独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在HR+、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更为有效,能够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增加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这一研究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洪若熙副主任医师,徐菲主任医师,夏雯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滕月娥主任医师,湖南省肿瘤医院欧阳取长主任医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主要研究者简介:

通讯作者 王树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癌症中心乳腺癌诊疗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在主要从事乳腺癌内科的精准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主持国自然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3项,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1项。主编教材《临床肿瘤学(clinical oncology)》,参编教材或专著多部。作为主要执笔人或参与者制定了多项国家级的乳腺癌诊疗相关指南。在国内外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其中近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于JAMA、JCO、STTT、CANCER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共40余篇。作为主要研究者牵头发起多中心临床研究20余项,其中包括I期临床试验6项目,Ⅱ、Ⅲ期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14项。

共同第一作者 洪若熙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任中国医促会乳腺疾病分会首届青年委员;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委会委员;JCO中文版青年编委。主要从事乳腺癌的内科综合治疗、乳腺癌遗传变异与微环境互作机理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含共同) 在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Molecular Cancer,Cancer Communications、Theranostics、Molecular Oncology、Genomics、Cancer Letters, npj breast cancer等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提升项目/面上项目、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基金。获授权专利1项。

来源:内科

文: 洪若熙

编辑:郑敏珊 审核:陈鋆 审核发布:文朝阳、周昕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