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肿瘤?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揭示活血化瘀中药抑制肿瘤的分子机制
癌栓形成是肿瘤细胞入血后逃避免疫监视导致肿瘤转移的重要环节,其中的中性粒细胞胞外DNA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作为“钢筋”结构参与癌栓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抵挡血流剪切力的机械损伤,逃避免疫细胞的杀伤,使得肿瘤细胞在转移灶的定植存活。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陆茵教授课题组 长期围绕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是促进还是抑制这个一直困扰中医临床临床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前期已经取得重要的积淀。
近日,在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 “Synergistic potentiation of the anti-metastatic effect of a Ginseng-Salvia miltiorrhiza herbal pair and its biological ingredients via the suppression of CD62E-dependent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and NET formation” 的研究论文, 从大量的中药复方中发现来源于丹参-人参的组分配伍(隐丹参酮+人参皂苷Rg1)协同抑制肿瘤血行转移过程中NETs介导的癌栓形成关键环节,其深入的分子机制研究丰富了活血化瘀抗肿瘤血行转移的科学内涵,为临床活血化瘀药配伍抑制肿瘤转移提供重要的支撑,为抗肿瘤转移中药新药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研究发现,人参和丹参联合使用在抑制中性粒细胞依赖的肿瘤血行转移方面具有协同效应。通过实验性肺转移模型发现, 人参和丹参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减少肺部肿瘤转移。
RNA测序显示, 这一效果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募集有关。 细胞粘附分子在调节中性粒细胞从血管向远端组织的迁移中起重要作用。分析显示,人参和丹参下调了关键细胞粘附分子E-选择素(E-selectin, CD62E)的表达,尤其是在丹参的作用下,CD62E的表达显著减少。进一步从丹参中筛选出隐丹参酮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CD62E表达,降低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减少中性粒细胞募集到肿瘤部位。
鉴于肿瘤细胞在肿瘤转移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团队进一步分离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进行RNA测序,发现 人参和丹参减少转移灶NETs的形成。并且筛选出人参皂苷Rg1能够抑制PMA诱导的NETs形成,从而降低了NETs对肿瘤细胞的侵袭、粘附和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维持了血管完整性。 此外, 人参皂苷Rg1与隐丹参酮联合使用展现了显著的抗肿瘤转移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有望为原创性抑制肿瘤转移复发的创新中药提供重要的支持,造福癌症患者。
博士研究生陆可沁、青年教师夏雅雯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陆茵教授、韦忠红副教授和扬州大学陶丽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61128020,82374322,82474375,82405059),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24KJB32001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一级学科开放项目(2020YLXK20),天然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No. SKLNMKF202301),江苏省青年自然科学基金(No. BK20170516)和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CX22-2038)的资助。
链接:http://www.lewenyixue.com/2024/12/06/%E4%B8%AD%E8%8D%AF%E6%B2%BB%E8%82%BF%E7%98%A4%EF%BC%9F%E5%8D%97%E4%BA%AC%E4%B8%AD%E5%8C%BB%E8%8D%AF%E5%A4%A7%E5%AD%A6%E5%9B%A2%E9%98%9F%E6%8F%AD%E7%A4%BA%E6%B4%BB%E8%A1%80%E5%8C%96/